端午即事

端午即事朗读

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枝艾。故人不可见,新知万里外。

丹心照夙昔,鬓发日已改。我欲从灵均,三湘隔辽海。

译文

五月五日是端午节,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。死者却看不见,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。

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,现在已经白发苍苍。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,三湘相隔的比较远。

注释

即事:就眼前之事歌咏。

故人:古人,死者。

新知:新结交的知己。

丹心:指赤红炽热的心,一般以“碧血丹心”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。

夙昔:指昔时,往日。

灵均: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,含有“屈”字的意思。在这里指屈原。

三湘:指沅湘、潇湘、资湘(或蒸湘),合称“三湘”。也可以指湖南一带。

隔:间隔,距离。

辽海: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。

  文天祥德祐二年(1276)出使元军被扣,在镇江逃脱后,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。为了表明心志,他愤然写下了这首《端午即事》。

 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,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,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“丹心照夙昔”的壮志。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。

文天祥

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,浮休道人。汉族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学家,民族英雄。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,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。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,被扣留。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,由南通南归,坚持抗元。祥光元年(1278年)兵败被张弘范俘虏,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,后在柴市从容就义。著有《过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作品。 ...

文天祥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海子桥西风大作,扑面惊砂似飞雹。蹇驴局促驱不前,仆夫睢盱行屡却。

傍人指点笑相语,谁遣先生此行乐。韩公半醉纱帽偏,童子竦立高吟肩。

()

昼卧柴门打不开,相逢未识济川才。那知此夜闻猿处,忽有新诗随雁来。

()

边地无芳树,莺声忽听新。间关如有意,愁绝若怀人。
明妃失汉宠,蔡女没胡尘。坐闻应落泪,况忆故园春。

()

玉籍殊科四十秋,徊翔藩翰几淹留。五羊旧治功尤著,百越新恩志已酬。

健节亭亭心益壮,清吟一一思如流。壶浆满道争迎处,昼锦应先驻虎邱。

()

美如西子离金阙,娇似杨妃倚玉楼。

犹把琵琶半遮面,不令人见转风流。

()

到来幽意惬,久坐野情长。有榭皆临水,无轩不极凉。

菊荣抽早蕊,兰晚茁馀芳。便作吾庐得,高眠到上皇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