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怀

秋怀朗读

凉叶萧萧散雨声,虚堂淅淅掩霜清。

黄华自与西风约,白发先从远客生。

吟似候虫秋更苦,梦和寒鹊夜频惊。

何时石岭关山路,一望家山眼暂明?

译文

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,

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;

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,

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。

门外,

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;

屋里,

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。

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,

吟唱之声逢秋更苦;

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,

怀乡之梦入夜屡惊。

石岭关山的小路呵,

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——

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,

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?

注释

凉叶:在寒风中的树叶。萧萧:落叶声。散:散播﹑散发。雨声: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。

淅淅:风声。掩霜清:即掩于霜清,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。掩,铺散,遮盖。

黄华:指菊花。华,同“花”。

远客:远离家乡的客子。

候虫: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,如秋天的蟋蟀等。黄庭坚《胡宗元诗集序》说:“候虫之声,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。”

眼暂明: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。暂:顿时。

  金宣宗兴定二年(1218),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,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。然而,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。当年九月,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,包围了太原,并攻破了濠垣,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,怀旧沦陷的故乡,心中抑郁难平。在这首诗中,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,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。

元好问

元好问,字裕之,号遗山,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;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,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;七岁能诗,十四岁从学郝天挺,六载而业成;兴定五年(1221)进士,不就选;正大元年(1224 ),中博学宏词科,授儒林郎,充国史院编修,历镇平、南阳、内乡县令。八年(1231)秋,受诏入都,除尚书省掾、左司都事,转员外郎;金亡不仕,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;工诗文,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;诗词风格沉郁,并多伤时感事之作。其《论诗》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;作有《遗山集》又名《遗山先生文集》,编有《中州集》。 ...

元好问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乘兴同移书画船,名园步步许流连。松林碍日常疑雨,鸟道穿云欲上天。

山势北来当小阁,湖波南望接平田。酒阑无限沧桑感,话著开元各泫然。

()

好风如缕月如圭,破晓乘轺西复西。野涨忽迷三里渡,村讴犹唱六郎堤。

一鞭古驿寻沙远,几树垂杨映水低。稍喜红曦犹未透,趁凉且自过前溪。

()

雨过山城日又西,西风一阵木犀开。

莫将心事凭秋雁,恐带边愁入梦来。

()

洞庭孤月在,秋色望无边。零露积衰草,寒螀鸣古田。
茫茫区中想,寂寂尘外缘。从此悟浮世,胡为伤暮年。

()

簿领正尘埃,天边驿使来。

姓名传宝琰,朋旧集兰台。

()

百二秦川四塞宽,甘泉烽火报平安。

泥书双笔迁郎署,粒食千金仰县官。

()